dé
1、[
美德]měi dé
美好的品德:勤劳节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
2、[
品德]pǐn dé
品质道德:~高尚。
3、[
道德]dào dé
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4、[
德才兼备]dé cái jiān bèi
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5、[
德高望重]dé gāo wàng zhòng
品德高尚,又 有很高的声望。
6、[
高德]gāo dé
1.德行崇高;崇高的德行。
2.指有崇高德行的人。
7、[
福德]fú dé
1.福分和德行。
2.指福分,福气。
8、[
中德]zhōng dé
1.中正的德行。
2.中等的德行。
3.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9、[
德语]dé yǔ
词语解释◎ 德语 Dé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德语ㄉㄜˊ ㄩˇ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主要分布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大体包括南部的高地德语和北部的低地德语。文字採用拉丁字母,最早文献可溯至第八世纪。
10、[
建德]jiàn dé
1.谓建立德行或功业。《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论》:“当是时,翦 为宿将,始皇 师之,然不能辅 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圽身。”汉 班固《两都赋》序:“道有夷隆,学有麤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
2.指建立的功业。《史记·平準书》:“朕闻 五帝 之教不相復而治,禹 汤 之法不同道而王,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天子建德,重规叠矩。”
3.谓立有德者为诸侯。《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杜预 注:“立有德以为诸侯。”
4.刚健之德。建,通“健”。《老子》:“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清 俞樾《诸子平议·老子》“建德若偷”:“建,当读为健。《释名·释言语》曰:‘健,建也,能有所建为也。’是建、健音同而义亦得通。健德若偷,言刚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与上句‘广德若不足’一律。”
5.见“建德国”。
11、[
德行]dé xíng
道德品行的素质。
12、[
嘉德]jiā dé
美德。《左传·桓公六年》:“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汉 崔駰《缝铭》:“惟岁之始,承天嘉德。”《宋史·乐志七》:“亦有嘉德,克相毖祀。”
13、[
立德]lì dé
树立德业。《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颖达 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 幽 厉 之为天子,不如 仲尼 之为陪臣也。”清 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14、[
宣德]xuān dé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公元1426—1435)。
15、[
瑞德]ruì dé
谓能使神灵、天帝感应之盛德。
16、[
正德]zhèng dé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公元1506—1521)。
17、[
医德]yī dé
医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高尚。
18、[
积德]jī dé
迷信的人指为了求福而做好事,泛指做好事:~行善。你可积了大德了。
19、[
德性]dé xing
同“德行”。
20、[
贵德]guì dé
1.重视德行。
2.显贵而有德行的人。
21、[
缺德]quē dé
缺乏好的品德,指人做坏事,恶作剧,开玩笑,使人为难等等:~话。~事。真~。
22、[
德惠]dé huì
德泽恩惠。
23、[
怀德]huái dé
怀念恩德。
24、[
仁德]rén dé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25、[
天德]tiān dé
天的德性。
26、[
恩德]ēn dé
恩惠。
27、[
树德]shù dé
树立美德。
28、[
德意]dé yì
布施恩德的心意。《周礼·秋官·掌交》:“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宋 岳飞《奏招曹成不服乞进兵札子》:“比年羣盗竞作,朝廷务广德意,多命招安。”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清史稿·礼志九》:“降者膝行诣坛下,俛首乞命,经略宣上德意,量加赏賚。”欧阳予倩《李秀成》第三幕:“这件袍赐给你,你要体朕的德意。”
29、[
武德]wǔ dé
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30、[
阴德]yīn dé
阴功。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好事。迷信的人认为在人世间做好事可在阴间记功,故名。
31、[
金德]jīn dé
五德之一。谓以金而德王。古代阴阳学家以五行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说明王朝兴替的原因,称为“五德终始”。
32、[
坎德]kǎn dé
《易·说卦》:“坎为水。”又《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坎德,指水就下的性质。因以喻君子谦卑的美德。
33、[
德基]dé jī
1.德行的根本。语本《诗·大雅·抑》:“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实在阴施及物,厚其德基,以左右功庸,而百禄是荷。”
2.宋高宗(赵构)的字。
34、[
德政]dé zhèng
有益于人民的政治 措施。
35、[
德海]dé hǎi
佛教语。谓功德宏大如海。
36、[
谢德]xiè dé
感谢恩德。
37、[
私德]sī dé
在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失检。
38、[
圣德]shèng dé
亦作“圣惪”。犹言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史记·五帝本纪》:“昌意 娶 蜀山氏 女,曰 昌僕,生 高阳,高阳 有圣惪焉。”《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唐 杜甫《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明 宋濂《送刘永泰还江西序》:“圣德神功,巍巍煌煌,固非前代帝王所可及。”《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那 周公 姓 姬 名 旦,是 周文王 少子,有圣德,辅其兄 武王 伐 商,定了 周 家八百年天下。”《清史稿·礼志八》:“惟 世祖皇帝 神功圣德,纂述成书,光华万世,羣臣欢忭,礼当庆贺。”
39、[
五德]wǔ dé
1.古代阴阳家把金、木、水、火、土五行看成五德,认为历代王朝各代表一德,按照五行相克或相生的顺序,交互更替,周而复始。
2.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温、良、恭、俭、让。
3.指人的五种品德。谓智、信、仁、勇、严。
4.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玉有仁、智、义、礼、信五德。
5.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6.比喻物的五种特征。古谓蝉有文、清、廉、俭、信五德。
7.东、西、南、北、中五方种的五色谷物。
40、[
民德]mín dé
1.民众的道德。
2.指有德之人。
3.犹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