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中華語文大辭典
站ㄓㄢˋzhàn1.直著身子,腳踩在實處。[例]~立︱~崗|~著講課|~在高處。2.停下;停留。[例]馬~住不走了︱不怕慢,只怕~。3.比喻處於或堅守(某種立場、原則等)。[例]~在人民的立場上︱面對名利要~得穩。4.驛站,古代提供傳遞公文的人和往來通行的官員歇息和換馬的地方。5.陸路交通線上設置的供乘客上下、貨物裝卸的固定停車地點。[例]公車~|始發~。6.為開展某項工作而設置的辦事機構。[例]氣象~︱水電~︱保健~。7.★姓。
站-漢語大字典
站
站(一)zhàn 《廣韻》陟陷切,去陷知。
(1)直立不动。《廣韻·陷韻》:“站,俗言獨立。”《集韻·陷韻》:“站,久立也。”明戚繼光《紀效新書·射法》:“凡射,或對賊、對把,站定觀把子或賊人,不許看扣。”《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杜少卿)站起身來。”《紅樓夢》第六回:“平兒站在炕沿邊,打量了劉姥姥兩眼。”
(2)停留。如:不怕慢,只怕站。《紅樓夢》第二十九回:“還有幾個粗使的丫頭,連上各房的老嬷嬷奶媽子,并跟着出門的媳婦子們,黑壓壓的站了一街的車。”《兒女英雄傳》第五回:“你今日既下了這座店,站了這間房,這塊地方今日就是你的産業了。”
(3)驿站,古时传递军政文书的人中途换马、食宿或转递之所。元代驿站称“站赤”,省称“站”。明改站为驿,清代驿、站并称。《元史·兵志四》:“元制站赤者,驛傳之譯名也……凡站,陸則以馬以牛,或以驢,或以車,而水則以舟。”《明史·金朝興傳》:“十一年從沐英西征,收納鄰七站地。”《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一路風餐露宿,九十里大站,七十里小站,一徑來到山東濟南府地方。”《紅樓夢》第十六回:“賈璉這番進京,若按站走時,本該出月到家。”
(4)车站。如:船到码头车到站;火车出站了。
(5)为某种业务而设的机构。如:兵站;粮站;发电站;气象站。
(6)用同“顫”。宋劉斧《青瑣高議前集》卷四:“久未見朝命,其心站站如驚風所抑,無所著。”
(7)古代放置饮器的用具。明王圻《三才圖會·器用·站》:“(站)以致爵,亦以承尊。形似豆而卑,口圓微侈,徑尺二寸,其周高、厚俱八分;中央直與周通,高八寸,横徑八寸,足高二寸,下徑尺四寸,徑赤中盡赤雲氣。”
(二)zhān 《集韻》知咸切,平咸知。
坐立不动貌。《集韻·咸韻》:“站,坐立不動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