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ǔ
1、[
老虎]lǎo hǔ
1.虎的通称。
2.比喻大量耗费能源或原材料的设备:煤~。电~。
3.比喻有大量贪污、盗窃或偷漏税行为的人。
2、[
虎口逃生]hǔ kǒu táo shēng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3、[
壁虎]bì hǔ
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4、[
虎将]hǔ jiàng
勇猛善战的将领。
5、[
爬山虎]pá shān hǔ
1.落叶藤本植物,叶子阔卵形,多三裂,叶柄细长,花黄绿色。浆果球形。茎上有卷须,先端有吸盘,能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
2.山轿。
6、[
虎头蛇尾]hǔ tóu shé wěi
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就马马虎虎,劲头越来越小。
7、[
虎皮]hǔ pí
1.老虎的皮。
2.讲席的代称。
3.比喻用以吓唬别人的一种假象。
4.冠名。
5.荔枝的一种。
8、[
虎牙]hǔ yá
突出的尖牙。
9、[
猛虎]měng hǔ
即老虎。
10、[
虎口]hǔ kǒu
1.比喻危险的境地:~脱险。逃离~。
2.大拇指和食指相连的部分。
11、[
虎门]hǔ mén
1.古代王宫的路寝门。
2.国子学的别称。
3.地名。
12、[
翼虎]yì hǔ
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气焰嚣张的恶人。
13、[
飞虎]fēi hǔ
鼯鼠一类的动物。 清 闵叙 《粤述》:“ 潯州府 贵县 山中出飞虎。云,间岁一见,或攫人首,啄食其脑。余于 潯 守处见其皮,长尺餘,如黄犬形,前二足,皮特丰阔,为翅,然其斑纹不似山君。一云, 湖南 山中人多縋附崖谷,採取木耳,或遇飞虎,扑绳既断,盖其翅甚利,然不闻食人。”
14、[
打虎]dǎ hǔ
1、猜谜。
2、武松打虎。
3、打虎行动。反腐
15、[
二虎]èr hǔ
1.方言。莽撞;大胆。
2.方言。傻气。
16、[
卧虎]wò hǔ
1.比喻执法严峻或作战勇猛者。
2.喻官职的尊严。
3.比喻残暴凶横之人。
4.比喻山势。
17、[
虎头]hǔ tóu
1.谓头形似虎,古时以为贵相。
2.一种屋饰。
3.头部画有虎形的舰只。
4.晋代画家顾恺之字。
18、[
五虎]wǔ hǔ
1.指 明 代宦官 魏忠贤 私党中的五个文臣。
2.指 南明 桂王 时与锦衣指挥使 李元胤 结党揽权的五个官员。
19、[
虎啸]hǔ xiào
1.虎吼叫。
2.比喻英杰得时奋起,四方风从,如风虎相感。
20、[
虎丘]hǔ qiū
山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北,亦名 海涌山。
21、[
虎狼]hǔ láng
比喻凶狠残暴的人:~之辈。
22、[
虎豹]hǔ bào
1.喻指残暴之人。
2.比喻勇猛的战士。
3.比喻富有文采。
4.形容怪石。
23、[
虎穴]hǔ xué
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龙潭~。不入~,焉得虎子?
24、[
黑虎]hēi hǔ
1.黑毛虎。
2.指脸色变得阴沉严肃。
3.体魄黑而健壮貌。
25、[
虎踞]hǔ jù
1.如虎之蹲踞。比喻人物威武。
2.喻指地形的雄壮险要。
3.形容怪石雄伟之状。
26、[
虎鲸]hǔ jīng
鲸的一种,体长六米至十米。头圆,齿粗大;背鳍高大,略呈三角形。背黑,腹白,眼后上方通常有一梭形白斑,常成群游弋,性凶猛,为海中害兽。词语来源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27、[
虎眼]hǔ yǎn
1.形容旋转的水波纹。
2.荔枝的一种。
3.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28、[
虎符]hǔ fú
中国古代帝王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为两半,两半都铸有相同的铭文,右半存于朝廷,左半交给带兵将帅。调发军队时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战国到隋代盛行,唐代改用鱼符。
29、[
虎骨]hǔ gǔ
为猫科动物虎的骨骼。可用作中药,用于祛风寒、健筋骨、镇惊。
30、[
虎溪]hǔ xī
溪名。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东林前。
31、[
虎气]hǔ qì
形容有气势: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
32、[
虎爪]hǔ zhǎo
1.虎之爪;虎爪形。
2.虎爪书。书体的一种。
33、[
虎贲]hǔ bēn
古指勇士、武士。贲(bēn)。
34、[
虎女]hǔ nǚ
对女子的美称。谓女子杰出,有英武之气。
35、[
虎牢]hǔ láo
古邑名。春秋时属郑国﹐旧城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形势险要,历代为军事重镇。汉初于此置成皋县。
36、[
虎尾]hǔ wěi
比喻危险的境地。
37、[
虾虎]xiā hǔ
1.土附的别名。
2.江苏省宜兴市的别称。
38、[
方虎]fāng hǔ
方叔、召虎的并称。为 周宣王时贤臣,有中兴之功。
39、[
虎魄]hǔ pò
同“琥珀 ”。
40、[
虎翼]hǔ yì
1.谓为虎添翼。
2.古战阵名。
3.宋 代军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