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付 fù
① 动交付;交给。《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忠善者,宜~有司论其刑赏。”《赤壁之战》:“操当以肃还~乡党。” ② 动置;放置。《指南录后序》:“死固~之度外矣。” ③ 动托付;寄托。《后汉书·袁绍传》:“孤以首领相~矣。” ④ 动通“附”,亲附;附属。《管子·正》:“致道,其民~而不争。”
付-汉语大词典
付(I)fu
ㄈㄨˋ
〔《广韵》方遇切,去遇,非。〕
1.给与;交给。
●《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
●孙星衍疏:“言天既付中国民与其疆土于先王,今王思用德和服先道此迷惑之民,用终先王所受大命。”
●宋朱服《渔家傲·东阳郡斋作》词:“恋树泾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诘旦,以仲仙别后诗词付生,情极悲婉,间多怨愤自悔之意。”
2.托付。
●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呈苏涣侍御》诗:“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
3.支付。
●《儒林外史》第二六回:“当下付了茶钱,出门来,彼此散了。”
●巴金《探索集·再论说真话》:“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我为它却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4.量词。
●唐李肇《翰林志》:“端午,衣一付,金花银器一事,百索一轴,青团镂竹大扇一柄,角粽三服。”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摺:“难道居士另是一付肚肠,与世人各别的?”
●巴金《寒夜》十九:“你不要着急,你一定会好的,张伯情说吃几付药,养半个月,一定会好。”如:三付手套;全付武装。
5.见“付能”。
6.通“附”。亲附;附属。
●《管子·正》:“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
●清俞樾《诸子平议·管子四》:“付而不争,当作‘附而不争’,古字通用……谓民亲附而不争。”
●晋张华《博物志》卷九:“老子云:‘万民皆付西王母,唯王、圣人、真人、仙人、道人之命,上属九天君耳。’”
7.通“敷”。涂;搽。
●《礼记·内则》:“为稻粉,糔溲之以为酏,以付豚。”
●陈澔集说:“以稻米为粉,滫溲之为粥,若豚则以此粥敷其外。”
●宋罗烨《醉翁谈录·张氏夜奔吕星哥》:“后二子器质已成,丰姿渐壮,端严可羡,宛如西子之凝妆,莹白堪夸,浑若何郎之付粉。”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永不得着绮穿罗,再不能施朱付粉。”
8.姓。
●春秋时鲁有付乙。
●《孔子家语·始诛》:“管仲诛付乙。”
●《荀子·宥坐》作“付里乙”。
付(II)fu
ㄈㄨˋ
〔《集韵》符遇切,去遇,奉。〕
1.谓新死者附祭于先祖。
●《周礼·春官·大祝》:“付、练、祥,掌国事。”
郑玄注:“付当为祔,祭于先王以祔后死者。”
●孙诒让正义:“云‘付当为祔’者,祔、付声类同……段玉裁云:‘此亦古文假借。’云‘祭于先王以祔后死者’者《既夕礼》云:‘卒哭,明日以其班祔。’注云:‘祔,卒哭之明日祭名。祔,犹属也,祭昭穆之次而属之。’《说文·示部》云:‘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
2.华丽的装束。
●《周礼·春官·大祝》:“付、练、祥,掌国事。”
郑玄注:“付当为祔,祭于先王以祔后死者。”
●孙诒让正义:“云‘付当为祔’者,祔、付声类同……段玉裁云:‘此亦古文假借。’云‘祭于先王以祔后死者’者《既夕礼》云:‘卒哭,明日以其班祔。’注云:‘祔,卒哭之明日祭名。祔,犹属也,祭昭穆之次而属之。’《说文·示部》云:‘祔,后死者合食于先祖。’”
3.衣服整齐的样子。